历史艺术:丘逢甲
历史艺术丘逢甲个人资料、作品丘逢甲个人资料, 晚清爱国诗人,本名:丘逢甲 别称:丘仓海、丘秉渊 字号:字仙根,又字吉甫,号蛰庵、仲阏、华严子 所处时代:清末民初 民族族群:汉族 出生地:台湾苗栗县铜锣湾 出生时间:1864年(甲子年)12月26日
丘逢甲的相关资料
本名:丘逢甲别称:丘仓海、丘秉渊字号:字仙根,又字吉甫,号蛰庵、仲阏、华严子所处时代:清末民初民族族群:汉族出生地:台湾苗栗县铜锣湾出生时间:1864年(甲子年)12月26日去世时间:1912年(壬子年)2月25日主要作品:《柏庄诗草》、《岭云海日楼诗钞》等主要成就:诗人,抗日保台志士,工部主事丘逢甲介绍
丘逢甲(1864年-1912年),汉族,字仙根,又字吉甫,号蛰庵、仲阏、华严子,别署海东遗民、南武山人、仓海君。辛亥革命后以仓海为名。晚清爱国诗人、教育家、抗日保台志士。丘逢甲祖籍广东镇平(今广东蕉岭),1864年生于台湾苗栗县铜锣湾,1887年中举人,1889年己丑科同进士出身,授任工部主事。但丘逢甲无意在京做官返回台湾,到台湾台中衡文书院担任主讲,后又于台湾的台南和嘉义教育新学。1895年5月23日,任义勇军统领;1895年秋内渡广东,先在嘉应和潮州、汕头等地兴办教育,倡导新学,支持康梁维新变法;1903年,被兴民学堂聘为首任校长;后利用担任广东教育总会会长、广东咨议局副议长的职务之便,投身于孙中山的民主革命,与同盟会等革命党人参与许雪秋筹划的潮州黄冈起义等革命活动。中国台湾省建国后,丘逢甲被选为广东省代表参加孙中山组织的临时政府。1912年元旦因肺病复发,1912年2月25日病逝于镇平县淡定村,终年48岁。台湾建有逢甲大学以示纪念。
人物生平爱国世家
生于台湾省苗栗县,可以说是出生在一个爱国世家,其先祖为躲避战乱而从中原南迁到粤东,因不愿在入侵者面前苟且偷安而举族南迁。在长期颠沛流离的徙居生活中,他们不得不与险恶的自然环境作斗争,养成了刻苦耐劳的习惯和勇于开拓进取的精神,并且后代子孙牢记一条遗训:即先祖是因外族侵扰而辗转南迁,所有后代子孙,不论落籍何处,都应勤耕苦读,自立图强。到丘逢甲的曾祖父丘仕俊时,因耕地狭小,无以为生,所以偕同乡又漂洋过海,向台湾迁徙,这大概是清乾隆中叶时期。到丘逢甲这一代,丘家在台湾定居已有四代、近百年的历史了。
1864年(同治三年),丘逢甲就出生在这样一个具有浓厚爱国爱乡思想、生活上则保持清朴风尚的乡村塾师的家庭里,自幼受清朴刚正家风的熏陶和艰苦生活的磨炼,“幼负大志”,渴望报效国家民族。这一切对他日后的事业以及人生道路都产生了积极有益的影响。 丘逢甲自幼天资聪颖,读书过目不忘,在其父的亲自教授下,六七岁即能吟读、属对。14岁时赴台南应童子试,获全台第一,受福建巡抚兼学台丁日昌注意,连称“奇童”,特赠“东宁才子”印一方,由此闻名全台。1887年(光绪十三年),入台湾兵备道唐景崧幕府,帖拜唐为师,对台湾风雨飘摇的局势有了更深刻的体会。1888年(光绪十四年)参加乡试,中试为举人。
1889年(光绪十五年)春,赴京参加会试进士,中进士,钦点工部虞衡司主事。此时丘逢甲年仅26岁,但他却无意仕途,辞归故乡,专意养士讲学,任台南崇文书院主讲,同时兼任台湾府衡文书院及嘉义罗山书院主讲。1892年(光绪十八年),《台湾通志》总局正式开设,丘逢甲被聘为采访师,负责采访、补辑乡土故实,因此有较多机会深入民间,了解社会民情。这时期,整个中华民族正处在深刻的民族危机和社会矛盾之中,西方列强的殖民侵略使中华民族面临着生死存亡的威胁,这样的社会现实不能不使丘逢甲感到郁闷和隐忧,他慨叹道:“风月有天难补恨,江山无地可埋愁。”“孤岛十年民力尽,边疆千里将材难。”他预感到一场大的动荡即将到来,自己虽隐身山林,专心教读,但渴求报效国家之情却炽热而强烈。在他的书屋中,自书中堂“且看鹰翅出云时”,以明心志,时刻准备报效国家。
台湾战役
1894年(光绪二十年),中日甲午战争爆发,他预见到台湾前途危难,以“抗倭守土”为号召创办义军,自己带头变卖家产以充军费,并动员亲属入伍。不久,160营(实际上经训练的只有30余营)义军成立,丘逢甲担任全台义军统领(又称义军大将军)。1895年(光绪二十一年)4月17日,李鸿章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在日本国马关春帆楼签订了丧权辱国的《马关条约》,激起了全国人民的义愤。丘逢甲悲愤交加,当即刺血上书,抗议李鸿章的卖国行径。刺指血书“拒倭守土”四字,率全台绅民上书反对割台,表示要与桑梓之地共存亡,清廷不纳。丘逢甲见无可挽回,遂倡议台湾自立为民主之国,率台民领衔电奏十六字:“台湾士民,义不臣倭。愿为岛国,永戴圣清。”亲草宪法,以蓝地黄虎为国旗,“永清”为年号。5月25日,建“台湾民主国”,拥署台湾巡抚唐景崧为总统。此后他多次联合台湾绅士向朝廷发出呼吁电,要求废约抗战。清政府不但置台湾领土和几百万同胞于不顾,而且急诏撤回守土官兵。丘逢甲联合一批爱国志士,与日军展开抗战。日本侵略军进攻台湾后,台北、台南和台中的防务分别由唐景崧、刘永福和丘逢甲、林朝栋负责。由于唐平时放纵部下,纪律松散,无心抗战,一与日军交手,便节节败退,不久基隆失守,唐化装逃离台北,台北被日军轻易占领。消息传来,丘逢甲急举义军赴台北增援,途中得知台北已沦陷,唐已内渡,气愤至极。日军沿铁路南侵直达新竹,丘逢甲率义军与日本侵略军血战20余昼夜,进行了大小20多场战斗,给日军以沉重打击。终因“饷尽弹尽,死伤过重”而撤退。许多义军将领同时也是丘逢甲的弟子,如姜绍祖(“敢”字营统领)、丘国霖(“诚”字营统领)、徐骧(“捷”字营统领)、吴汤光等,都英勇献身。
1895年(光绪二十一年)秋,失败后离台内渡,定居镇平,往来潮、汕、广州之间,一度赴港、澳、南洋等地,曾与康有为、梁启超会晤。7月27日抵泉州。七月回祖籍镇平定居。为表示不忘光复台湾素志,为其子丘琮定别号“念台”,将房舍定为“念台精舍”。后顺应时代潮流,从赞同维新保皇逐渐倾向革命,掩护同盟会员的反清活动,致力于兴办学校,推行新学,培植人才。先后担任两广学务处视学、广东教育总会会长、广东咨议局副议长等。民国成立,以广东代表身份赴南京参加筹组临时政府,被推举为参议院议员。1912年(光绪二十八年)初,扶病南归,随即病故。他临终弥留之际,嘱咐家人:“葬须南向,吾不忘台湾也!”
黄冈起义
1904年(光绪三十年),丘逢甲在箭竹顶茶场策划“黄冈起义”行动计划期间,为石马私塾先生黄彩平题写的屋名“迁善楼”墨宝,因刻石师父不小心泡了水,缺损了一角,这次子渊公又在箭竹顶茶园议事厅请丘逢甲即兴挥毫重写了一张。为此,黄彩平还特地减免了何家两斗谷种的地租以表谢意。(迁善楼,光绪戊申夏月,丘逢甲书)
黄冈起义虽然失败了,但它给满清王朝所造成的冲击却堪与广州黄花岗起义相媲美。正如孙中山在他的《建国方略》中所言:“若无此次诸烈士轰轰烈烈足丧满虏之胆之善因,怎有辛亥武昌之义师一举而鄂督瑞澄入军舰之美果?”。
1904年(光绪三十年)春节,丘逢甲在箭竹顶茶场一共住了两晚,直至正月十八才下山。期间,特地以何子渊的字“东汉”为据,为子渊先生题下“光汉茶庄”和“渊庐”“顺裕庐”等多幅墨宝。
1907年(光绪三十三年)5月,第二次黄冈起义失败后,何子渊等领导人随即返回梅州。不久,萧惠长、江柏坚、姚竹英、张花谷等人身份不幸暴露,被迫走避箭竹顶茶场达半年有余。其中姚竹英等人在箭竹顶茶场住了半年多,萧惠长、江柏坚住了四个多月,邱逢甲为了营救革命党人及商量下一步行动方案,于1908年(戊申年)夏初,多次来到石马“顺裕庐”跟子渊先生商讨对策,后遇险党人卒在何子渊、丘逢甲的疏通、担保之下得以脱险。
主要成就教育事业
1897年(光绪二十三年)任潮州韩山书院山长,后又在潮阳东山书院、澄海景韩书院任主讲。1899年(光绪二十五年)创办潮州“同文书院”。翌年由广东当局派赴南洋调查侨情,历游越南、新加坡、马来亚、荷属东印度,向侨胞筹募办学经费。1901年(光绪二十七年),迁同文书院于汕头,改为岭东同文学堂,自任监督(校长),开设格致、化学、生理卫生、经学、史学、算学等课程,聘清日本学者熊泽担任日文教学。同文学堂是广东第一所新式学堂,广泛传播了西方文明和改革思潮,培养学生千余人,后来大多参加了同盟会。此外,他还创办了镇平初级师范传习所、镇平县立中学堂。
光绪三十二年(1906年)改任广州府中学堂监督,嗣又任广东教育总会会长。1909年9月当选广东谘议局议员,继又被举为副议长。同年受聘为两广总督公署议绅及两广方言学堂监督,与陈炯明等同盟会骨干时相往还,同情革命。时同盟会正筹划广州新军起义,计划成功后由丘逢甲、陈炯明分任正、副民政长官。1901年2月12日,广州新军起义,旋败。当局查知谘议局人员参与策划者有陈炯明、邹鲁,持名单见丘,要拘捕二人,经他力保始无事。同年,与陈炯明在谘议局力倡禁赌,为受赌商贿赂的部分议员所否决,遂发动社会大众展开斗争,卒使广东当局下禁赌令。1911年9月,广东光复,丘任广东军政府教育部长。十月代表广东赴南京出席独立各省组建临时政府会议。1912年1月,因肺病转剧南返,至潮州,接到被推举为临时参议院参议员之电。2月25日,病逝于镇平。
文学创作
丘逢甲少有诗名,内渡前所作已多,但代表其诗歌思想、艺术成就的,是内渡后的作品。这部分诗约1700多首,以怀念台湾和感愤时事之作最为突出。《山村即目》、《秋怀》、《纪梦二首》、《百字令》、《竹枝词》、《离台诗》、《天涯》、《元夕无月》《愁云》、《春愁》、《往事》、《送颂臣之台湾》、《夏夜与季平肖氏台听涛追话旧事作》和前后《秋怀》等,倾诉台湾沦亡的悲愤,抒写思念故园的愁情和恢复失土的壮志。《香港书感》、《海军衙门歌》、《闻胶州事书感》、《汕头海关歌》、《答敬南见赠次原韵》(其三)等,揭露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瓜分和掠夺,谴责清政府的昏聩无能,要求变革图强,"诛秦"除暴。这些诗都具有鲜明的时代内容,体现了丘逢甲"重开诗史作雄谈"(《论诗次铁庐韵》)的创作特点。此外,他的怀古、纪游诗,表彰前贤,刻画山川,往往寄托了忧时济世的怀抱。在艺术风格上,抒怀感时之作悲凉激越,写景小诗清新爽秀,叙事之作酣畅淋漓。在形式上,颇为放恣,不为格律所拘,语言圆熟流畅,好用俗语新词。所作以七律、七绝及七古居多。在风格卑靡、崇尚拟古的晚清诗坛上,丘逢甲的爱国诗篇,气壮而志奋、情真而意切,"震动一时"(江□《丘仓海传》)。梁启超称他为"诗界革命之巨子"(《饮冰室诗话》),黄遵宪说"此君诗真天下健者也"(《与梁启超书》)。唯其诗骋笔而书,不免有题意乃至语言雷同的缺陷,表现上也较率直而少含蓄。梁启超的《饮冰室诗话》中对这种豪放激越、震撼人心的诗风同样有很高的评价,并称丘逢甲为“诗界革命一巨子”。
诗集主要有《柏庄诗草》、《岭云海日楼诗钞》等。《柏庄诗草》为内渡前作品,作者原以为毁于战火,后人亦长期未见。1979年始被发现,今由丘氏后人收藏,有手稿影印本传世。《岭云海日楼诗钞》12卷,为其弟丘瑞甲从遗稿选辑编年,均为内渡后所作,1913年粤东编译公司刊印。1936年中山大学出版《诗钞》13卷本,系将原书第5卷"己亥稿上、下"分为2卷,又另辑"选外集" 1卷。1982年上海古籍出版社的标点本,即以此为底本。1984年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的《岭云海日楼抄》12卷,附《选外集》、《选外集补遗》、《柏庄诗草》、《其他诗作》,为现行丘诗的最足本。此外,1935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《仓海先生丘公逢甲诗选》,是丘逢甲之子丘琮据《诗钞》12卷本所选,增入《离台诗》等作品。
潮汕新学
丘逢甲虽然在潮汕地区任教的时间不长,但他扬弃旧式以时务、策论、诗、古文辞课士,摒弃八股试帖,创办当时粤东潮属各县独一无二的新式学堂,开创了潮汕近代新学的先声。
撰题联
松寿千岁;
桂馨一山。
——丘逢甲题以其父命名的书屋潜斋
培栽后进;
远继先芬。
——丘逢甲题广东省蕉岭淡定树培远堂
陆沉欲借舟权住;
天问翻无壁受呵。
——丘逢甲自题广东省梅县黄遵宪人境庐无壁楼
慈爱在人间,屹鸟闽花常被泽;
济施满天下,梯山航海尽沾恩。
——丘逢甲题台湾省台中丰原慈济宫
凭栏望韩夫子祠,如此江山,已让前贤留姓氏;
把酒吊马将军庙,奈何天地,竞将残局付英雄。
——丘逢甲题广东省潮州韩山书院
西枕庐峰,东朝玉笔,山水本多情,耕读渔樵俱适意;
南腾天马,北渡仙桥,林泉皆胜境,用藏书处尽随心。
——丘逢甲自题广东省蕉岭丘宅心泰平草庐
西北揭阳岭,东南太平洋,此楼萃山海奇观,望远登高,顿生八表经营志;
剌史韩昌黎,衙官赵天水,所学得圣贤宗旨,读书论世,莫负千秋尚友心。
——丘逢甲题广东省潮州金山书院藏书楼
此山界闽粤之交,自成丘壑,任仙人灶冷,帝子岩寒,群峰拱揖尚依然,看残世界空华,万柄青莲,九品台高开宝座;
我佛以慈悲为本,何惜津梁,仗西竺经遗,南宋钵在,末劫挽回原易事,留得英雄退步,一庵黄叶,三生石上证清禅。
——丘逢甲题广东省大埔县西北阴那山祥光寺
赠诗
赠潮阳三生歌
有子朱子开闽学,潮人从者郑与郭。宗风歇绝七百年,觉时谁振南天铎。
我从闽来见二生,潮中人材犹不弱。郑生步月昨过我,手持东山松石歌。
侵晨剥啄者谁子,郭生入坐庄而和。有闽谁辟八使九,陈将军者实功首。
贵人之山奇气尚郁盘,恨我迟来不见豪士陈龙友。
其人悲歌慷慨能谈兵而使酒,何意乃有高足生,循循继其后,为师立传冀不朽。
郑生昨告我以陈生之才,今闻郭生语亦同,令我日望足音跫然来。
东山之高高出青云上,贞松奇石郁相望。何时三生同题石上名,酾尊补祝文丞相。
——赠潮阳三生陈秀升、郭经、郑浩
家族背景祖源
一世:
丘氏始祖,其名讳字号未传与谱。
丘逢甲族谱
据丘滨、丘鈇、丘裕1590年编纂的《镇邑丘氏族谱·河南丘氏族谱历记》记载:“惟我邱氏始祖自宋季初由福建汀州府上杭县来至梅州,即今程乡也。见得风俗淳厚而石窟又为乡村之佳胜,遂居之而立籍焉。生娶未传于谱,不敢强记,但住居在于大坑头,葬在大坑头风吹罗带形坐东向西。其祖婆葬在大坑头蛇形坐东向西是的。”
据其一修谱修谱人六世丘希质1438年《河南丘氏族谱图引》记载“吾思厥祖,始自姓丘氏大祖,以上数世,居福建之上杭胜运里上南湖,宗枝世代,其谱谍失于著集,呜呼!先事往矣,继作之义其可已乎?夫人之子孙,上能承宗祖之业,下能范后昆之仪者,当有以肇其本,而续于后焉。仰惟始祖生高祖讳文兴,同伯讳文胜,宋季间(1271年—1279年)徙家来广东之梅州,即今程乡石窟都居焉……”
据其一修谱修谱人六世丘希正1442年《古梅州丘氏族谱图序》记载:“家旧有谱,遭元季兵焚不存,故莫知先世由来。今吾谱谍之修,断自我丘氏大祖者为一世。纪其实也,初居福建汀州府上杭县胜运里上南湖。当宋季迁居梅州,即今程乡也,居住程乡子孙,今为程乡人。始祖有兄原居上杭,有弟移居河源等处。旧颇有谱,略不及录。追念始祖生二子,次讳文兴、即从兄希质同希学、希进之祖考也
;长讳文胜、即顒泓之先祖也。高祖生二子:长讳应茂,即希正兄弟之曾祖也;次讳应隆,即从兄希质之曾祖也。希正曾祖生三子:长讳荣孙,即今从侄陵智之曾祖也;次讳荣福,其嗣不续;三讳荣寿,号梅溪先生,即希正堂祖考。祖叔讳宗仁,即从兄希质祖考也,宗仁生均庆,即从兄希质兄弟之祖考。荣寿长子均善,其世阙;(荣寿次子均让)即希正兄弟之祖考也。子孙绵远,继世愈盛是皆祖宗积德所钟。仰惟自一世祖与高祖以来至于祖考,虽皆隐德弗彰,然迹其所为,莫非积德行义,以为贻厥孙谋之本也。第恨家谱不存,一世祖已上未详,兹不敢妄记……”据其二修谱修谱人九世丘智1535年《修谱序》记载:“家之谱,盖由一世积德相传,至今十一世,先世所生亦多。至七世三十有三,八世八十有六,九世一百四十有四,十世一百六十有余,十一世长幼末室,生育尤多,未可数计,而女子世世如之何其盛哉。然此谱六世质、正二公所著修亦不知其始祖生死卒葬,二三世亦与失记者乎,序说先祖之谱,乃因宋元改变大乱,委于煨炉,故弗得闻其详耳。可胜叹息哉。今为地方大变,寇征二次,宗族离散各方,少得相会,以致雷同安名者众,而生娶卒葬不知者多,且又分为五户而谱,记宗族世代,而知重者固多,而懵然不知者,而数视谱者不少。余因久怀修著之心,乃于书舍中取六世谱,自七世而修至十一世,使各知名同或纪于前者速自改正,抄写一样四本交付各房经事者收存,与众观之,不能遍及。有同心,抄一本自看尤妙,可以续千载之绪……”
据其二修谱修谱人闽汀武平庠生北川慎独丘本明1535年《河南丘氏族谱序》记载:“夫我姓本根固蒂,由闽汀宁邑发轫于杭川,幸有大祖自宋元间经商于粤潮之梅州石窟之都,睹风俗之醇,见善人之伙,于是居焉。所生之子有曰文胜,其余者无所考订也。迨顒谓虽见于谱,亦复迁于龙川乐邑居焉。又如次者文兴之子应茂等辈人,虽繁育迁徙无常,去就亦无所稽焉。幸而五世子者名曰均美、均让与荣寿之子辈出以详于谱,而迹著且显也,是何也?均让之次子名曰希正,以易经中宣德科亚元文魁,以士名压于粤夫显者著者,再不可知。而述应隆公生宗仁不幸早卒,遗孤均庆之衍一而十,十而百,虽千万之众,受蒙德赐所由是耶……”
据其三修谱修谱人丘滨、鈇、裕1590年编纂的《河南丘氏十一世修谱序》记载:“我宗之谱失传也久矣。自我丘氏始祖,于前朝宋季元初(1271年—1279年)由福建汀州宁化上杭而来五百余年,历世十有四矣。其子孙生齿日繁,住居涣散,虽叔孙兄弟亦莫能序其昭穆于其间。滨也承在十一世孙……”
二世:文兴,“文兴公,始祖次子,谥创兆先生。居大坑头。娶岳氏,年月俱未详,葬印山岗。生二子:长应茂、次应隆。岳氏葬在水沾塘面蜈蚣出洞形。”
三世:应隆,“应隆公,文兴次子,谥遗业先生。生卒事迹无传,隐居不仕,葬印山岗金鹅抱卵形。妻吴氏,葬对面左边岗上。生子:宗仁。”
四世:宗仁,“宗仁,应隆之子,谥继续先生。年十八而早卒,葬印山岗蔴地里蟠龙形,又云祥云捧月。妻刘氏,先日同仁公祷于南岩均庆寺,幸有孕,遗腹四月,诞生男,遂名曰:均庆。时姑吴为嫔,形影相吊,孤子在怀,基业见侵,且税租缺人收取,差役逼以应当,刘遂择忠厚者东厢钟公望以继持家事,夺刘氏之志,而改事之。以至子年十二,刘氏乃归钟家。卒葬在城大照坑。生子一:曰均庆。”
五世:均庆,“均庆,宗仁之子,生于1356年(大元至正丙申年)十二月十九日午时,鹤形隆准,沉静寡言,度量宽洪,利欲不介于怀,喜怒不形于色,不尚奢靡,不吝施与,1368年—1398年(大明洪武年)间举为耆老;二十余年平心率物,乡闾德之贫乏,逋租税者,岁终簿书,即勾除之,不复较取。洪熙年乙巳十一月初五日辰时终,寿七十一,谥朴雅居士,葬于西湖岭东向。娶温氏,讳妙贞,本县曾井马蹄峰训导温弼女。1357年九月二十七日辰时生,1442年十月十四日酉时终,寿八十六,谥弥善孝姆,温大孺人性淳至孝,因兄温禧任本县儒学训导,秩满之京,年久不回,恐有别调,常以掌焚香,祷告愿兄早归奉母,母病割股以和汤药,母没涎出,吮而吞之,三其席污秽,浸渍不堪,乃谓母血脉铺以床寝卧至干,不忍舍去,向善之心,莫之能及。晚年斋素,每晨诵念佛经,伉俪仝偕,卒无嫌隙,合葬西湖岭。生子四:长希鲁、次希学、三希质、四希进。孝德至此瓜瓞绵亦是。叨其福德也。”
六世:希进,“希进,均庆四子,谥北湖茂才。妻邓氏,谥懿德。谨查茂才公为北房,开孔信之祖族派蕃衍,每逢子午卯酉三年,享祭新丁盛典。生前必有大功德,非凡祖可比。乃考旧族谱,举伊行述,不置一词,讵其功德,美不胜述,如春秋之作,游夏不能赞一词欤。兹亦不敢妄为之,赘悉仍其旧已耳。”
(注:以上二世文兴至六世希进的引文均出自丘滨、丘鈇、丘裕1590年编纂的《镇邑丘氏族谱·河南邱氏族谱历记》)
七世:杰
八世:惟秀
九世:玭
十世:孔会
十一世:巡
十二世:汝升
十三世:纯义
十四世:及近十五世:永梁
十六世:德凤
十七世:友万
十八世:仕俊
十九世:学祥
二十世:龙章
二十一世:逢甲
亲属
因在清雍正年间,不少“丘姓”者因避讳孔子之名,改成了普遍常见的“邱姓”,故丘逢甲宗族姓“丘”或“邱”者皆有。丘逢甲后裔分布在大陆、台湾、香港、美国等地。
长子:丘琮(又名念台)(1894年—1967年)。抗日战争期间任第四战区少将参议。1948年随同国民党政府迁台。1950年到1957年间,任监察委员、“总统府”资政,1957年起连任国民党中常委。一次在回日寓所途中突发脑溢血未及救治而身亡,享年73岁。
女儿:丘念台
长女:丘应棠,学名棣华,从事教育工作40余年,台湾著名教育家。
养子:丘应楠,台湾大学毕业后留美,获理学博士。1984年冬获得国际化学学术界最高荣誉——华盛顿化学学会希尔兰奖。1964年任教于华盛顿天主教大学。1986年任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。
次子:丘琳(又名镇侯)(1896年—1972年),新中国成立后曾兼任台盟广东省委会主委。
长子:丘应枢,曾任广州市台盟办公室主任。
次子:丘应榆,曾任省台盟副秘书长、珠江水利委员会副总工程师。
次子:丘瓒(出嗣),在台湾居住。
孙子:丘应桦,丘瓒之子,香港居住,现任港龙航空公司行政总裁。
孙子:丘应梁,丘瓒的儿子,曾任台湾新竹卫生局局长。
孙女:丘淑珍,丘瓒的女,在蕉岭故居居住,是蕉岭县政协委员、县丘逢甲研究会理事。其生育有两子一女。
其兄:邱先甲,于台湾割让日本后一起返回广东,后又迁回台中。
侄子:邱钦洲,曾任第四届台中市市长。
侄女:陈邱阿慎(邱钦洲的姐姐)曾任台中市议员,其夫陈彩龙曾任台湾省临时省议会第三届议员,其子陈端堂曾任第七届台中市市长。
后世纪念
2016年6月,中国台湾向美国购买二艘佩里级护卫舰,派员赴美接舰,规划,未来两艘护卫舰将命名为“铭传”与“逢甲”,纪念清末首任台湾巡抚刘铭传与抗日名将丘逢甲。
人物评价正面评价
丘逢甲少年得志,却弃官返台从事教育工作;已未割台时,他首倡独立抗日;
内渡大陆后则献身推广新式教育,为国家培养元气。终其一生始终对国家抱有高度的期望,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操。丘逢甲的诗文曾获得诸多学者高度的评价:钱仲联曾评其《岭云海日楼诗钞》曰“七律一种,开满劲弓,吹裂铁笛,真成义军旧将之诗。”柳亚子谓“时流竟说黄公度,英气终输仓海君,战血台澎心未死,寒笳残角海东云。”梁启超则誉为“诗界革命巨子”、“天下健者”。
负面评价
1895年反割台运动期间,丘逢甲虽首先刺血上书反对割台,尔后却提前内渡,其前后言行不一,实际表现未尽理想,使后人稍有微词。连雅堂在《台湾通史》便作总评为“成败论人,吾所不喜,独惜其为吴汤兴、徐骧所笑尔。”丘氏内渡之际,有谓其挟带巨额公款而,但因无实据,亦有持不同意见者迄今仍无定论。
丘逢甲的直播间(主页)
丘逢甲的相关搜索
丘逢,甲,本名,丘逢,甲,别称,丘仓海,、,丘秉,。
达人导航小编发现丘逢甲在非常受大家欢迎,请扫码打开丘逢甲的主页进行了解。